雷竞技ray下载 :“90”后母亲突发“中风”5小时介入手术挽救年轻生命
每年5月25日为世界预防中风日。
2020年5月25日是“90”后妈妈徐某“中风”入院的第20天。5月5日下午,徐某突然晕倒,紧急送往雷竞技ray下载 ,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徐某在成都市五医院先后进行急诊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开通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终于转危为安。
术后第四天,徐某逐渐恢复清醒,能自己睁眼,轻微活动肢体。目前,徐某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每天积极进行着康复训练。有人跟她说话,她能听懂,并能用右边肢体与人进行交流。
主治医生王琰说:“徐某比较及时地送到了大医院进行救治,是不幸中的万幸。再晚一些,她年轻的生命可能保不住。”
“90”后妈妈独自晕倒在菜园,四小时后家人才发现
徐某,今年29岁,是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家住都江堰农村。5月5日中午十二点多,吃完午饭,徐某便把女儿哄睡着,让婆婆妈守着孩子,独自去整理菜园。
下午四时,孩子哭着找妈妈,婆婆妈带着孩子到菜园,发现徐某倒在地上。怎么叫也叫不醒,没人知道她是何时倒下的,一家人如热锅上的蚂蚁。
二十分钟内,徐某丈夫便将徐某送到了当地卫生院。卫生院无法处理,让家属赶紧将徐某转到大医院救治。徐某丈夫立即将其送往市五医院。在此之前,徐某一家老小生病需要住院,包括徐某生孩子都在市五医院。
其实,在徐某晕倒前,她的头部已隐隐作痛了好几天。5月4日,徐某和丈夫一起前往大邑县走亲戚,丈夫说:“大邑离温江近,我带你去五医院做个检查。”徐某认为自己头晕是鼻炎引起,没什么大碍,吃点药就会好。徐某身体素质一直不好,三天两头就会感冒,丈夫认为徐某这次也大概率是感冒或中暑,便没怎么放在心上。
对此,徐某丈夫后悔不已:“如果当时坚持让她去医院做检查就好了。”
五小时介入手术,挽回年轻生命
下午五点多,徐某丈夫护送徐某到达市五医院急诊科。诊断明确,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大血管堵塞。
一般来说,静脉溶栓治疗是首选方式,但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3~4.5小时之内。由于徐某的发病时间已超过4.5个小时,
没有静脉溶栓时间窗,应该立即行急诊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开通手术,才有可能挽救如此年轻的生命。
“病人家属同意进行介入手术!”向家属交代急诊抢救手术的目的意义、家属签字、介入室及麻醉科立即启动。神经内科王琰副主任医师、张红波主治医师急诊进行介入开通手术。下午六点,手术开始。
徐某左侧颈内动脉夹层形成,颅内血流非常差,多发血栓形成,如果不尽快打通这根血管,年轻的徐某将面临死亡的威胁。
晚上十一点多,长达五个多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两名手术医师的汗早已浸湿了厚重的铅衣。这五个小时,对于等候在手术室外的徐某而言,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五个小时。当徐某表妹急匆匆赶到医院时,发现徐某丈夫紧张得浑身微抖,说不出话。
幸运地是,五个小时的紧张等待换来了医生的一句:“手术成功。血栓已被顺利取出,血管也完全打通。”
多科室协作消除术后风险,患者转危为安
虽然血管已经打通,医生担心徐某梗死区域的脑组织会水肿、压迫生命中枢,还有可能出现颅内出血等致命情况。医生称这种情况为“再通血管以后的高灌注风险”,术后24-48小时尤为关键。
重症抢救室的医师昼夜不停地密切观察徐某的情况,及时复查头颅CT,了解脑水肿情况;神经内科的医师每天专程2次到重症抢救室监测徐某颅内血流状况。
术后30小时左右,徐某脑水肿较前明显加重,对生命中枢造成压迫,如果不加以控制极有可能丧命。重症抢救室医师、神经内、外科医师共同查看病人后一直商议决定:需要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帮助徐某度过脑水肿这一难关,患者才有可能死里逃生。
徐某丈夫听后,只颤颤巍巍又坚决地说了一个“好”。
5月7号晚八点左右,神经外科医师对患者顺利进行了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术后继续在重症抢救室密切观察治疗。
术后第四天,徐某逐渐恢复清醒,能自己睁眼,轻微活动肢体。目前,徐某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病情及情绪较为稳定,每天积极进行着康复训练。有人跟她说话,她能听懂,并能用右边肢体与人进行交流。
徐某转危为安,是市五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多学科积极抢救的结果,这离不开急诊科、神经内科、介入室、ICU、康复科、营养科等科室的奋力协作。
一直在病床前照顾徐某的表妹说:“姐姐婚后,夫妻十分恩爱,三岁的侄女也很可爱。没想到出此意外,现在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姐姐能好好活着。姐姐八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不希望悲剧重演,不愿看到侄女这么小就失去母亲。”
徐某丈夫李先生话不多,他只沉稳地说了一句:“医生说拔掉胃管就可以出院了,我想那天早点到。”
【科普】
为什么29岁年轻人会突发脑梗死?近年来,我院收到的此类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这不得不引起大众的重视。
这个病该怎么预防?且听雷竞技ray下载 高级卒中中心技术总监王琰副主任医师深度解读。
一、“中风”识别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产生的相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脑梗死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常见的临床症状,我们可以通过下图进行初步的判断:
二、“中风”的常见原因
高血压、吸烟、腰臀围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精神压力及抑郁、心脏病、高血脂。
三、“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抢救
1.发病4.5h内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率约30%)
2、发病6h内患者-------特别是考虑大血管堵塞的患者,应该积极进行血管内治疗(通过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可以使患者良好恢复率达到50%,时间越早,恢复几率越高)。
3、发病6~24h内患者------经过严格筛选,部分患者也可以进行血管内治疗,开通堵塞血管。
四、“中风”怎样预防
一级预防(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脑卒中。
二级预防(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
三级预防(已患脑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五、年轻人“中风”
除了我们常见的老年人“中风”意外,现在年轻人患此病也越来越多,一部分与各种慢性病年轻化,而年轻人并不注意身体保健有关,另一部分就是一些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血管损害,比如这位年轻的妈妈,她的“中风”的原因就是:颈动脉夹层。
据统计,青壮年缺血性卒中的20-25%是有夹层。而引起夹层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偏头痛、颈部外伤、口服避孕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
患者发病前常会有头颈部的疼痛,严重者呈撕裂样疼痛。如果有家族史、长期头痛、近期头颈部外伤后疼痛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可以通过颈动脉彩超、头颈部CTA或者MRI检查明确。
雷竞技ray下载 从2019年1月启动高级卒中中心建设。中心开展“抗击卒中行动计划”对社区居民加强卒中防治知识宣教;打造城西卒中医联体及1小时黄金救治圈,联合周边各级医院,加强培训指导及宣教,促进本区域卒中整治流程更加规范。市五医院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取得较好成效,卒中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市五医院对脑卒中的急诊急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得到了国家卫健委脑防办的认可,于2019.12月授牌成为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为成都市首家市级公立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
(本报记者 温韬)